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我为群众办实事|枣庄出台政法为民50个重点项目

来源:政法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1 15:5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袁鹏 枣庄报道 6月30日,全市政法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第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袁鹏 枣庄报道

6月30日,全市政法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第一副主任张建福在会上公布了政法为民50个重点项目。

张建福介绍说,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前期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委政法委、市直政法各单位研究出台了“政法为民50个重点项目”,现向社会各界予以公布。

下一步,全市政法机关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办实事的工作成效凝聚民心,以破难题的实际举措推动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建市60周年。

政法为民50个重点项目包括:

一、优化营商环境排民忧17个项目

1、建立市政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制度。对照省政府下达的2021年省重大项目名单,市政法机关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服务一个省重大项目,为企业提供政法服务和法治保障,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见效。

2、提高诉讼网上立案效率。加快立案审核进度,将平均审核时间压缩至3天以内。诉前调解超过30日调解不成功的,调解员应及时结束调解程序,立案人员于调解程序结束之次日立案登记。

3、大力推进网上庭审。利用好互联网法庭和远程调解平台,让当事人感受到“指尖诉讼”“掌上办案”便利;加大庭审直播力度,注重提高庭审直播质量。

4、严格诉讼费退付程序。实行诉讼费退费备用金制度,力争诉讼费“胜诉先退”。

5、开展涉法房地产过户问题专项清理、司法拍卖房屋腾退专项清理。统一涉法房地产过户案件的裁判标准,加强与不动产登记部门的协调配合,妥善做好司法查封土地、房产的处置工作,努力解决历史遗留的“办证难”问题。对受让人通过司法拍卖取得的不动产,依法及时组织腾退,杜绝只负责拍卖不负责腾退问题。

6、完善12368诉讼服务热线接听及办理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讼咨询、案件查询、联系法官等需求,做到“一号通办”。

7、优化诉讼服务措施。诉讼服务场所建设无障碍通道,为老年人预留便捷、安全的通道;针对全流程网上办案等信息化应用,加大对群众和律师群体的宣传力度。优化线下提交诉讼服务,对现场办理立案的当事人,由诉讼服务人员帮助进行网上立案,针对老百姓的问题咨询,一次性告知所有信息,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满足多元化的诉讼需求。畅通网上立案渠道,引导当事人通过山东法院电子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24小时法院等途径在线生成诉状、提交立案申请、网上交退费、网上阅卷等,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8、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审判三合一机制有序开展,健全知识产权案件三合一审判组织和协调机制。严格执行《知识产权审判与检察职能衔接交流框架协议》。

9、实行有关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对办理保安服务公司设立许可中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0、简化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办理。提供登门办理出入境证件服务;利用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开设的12367服务平台,为申请人提供7×24小时出入境证件办理咨询投诉服务。

11、建设“一站式”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12、实施乡村“法治带头人”培育工程。在全市每个行政村培育1名以上“法治带头人”。

13、研发线上“自助申请临时身份证明”服务。针对枣庄籍高考考生高考时遗失或忘记携带居民身份证问题,依托枣庄公安微警务,积极研发手机“自助申请临时身份证明”并在考点进行现场打印。

14、推行户政业务周末轮值制度。实行公安户政业务周末轮值制度,方便群众周末及节假日办理户籍业务。

15、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梳理公布市级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清单。与市发改委、市大数据局等部门联合探索建立信息核查、信用管理、行政协助等机制,推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标准化、规范化。

文章来源:《政法论丛》 网址: http://www.zflczz.cn/zonghexinwen/2021/0701/698.html



上一篇:国内实力很强的7所“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优
下一篇:枣庄检察机关大力推动“政法为民50个重点项目”

政法论丛投稿 | 政法论丛编辑部| 政法论丛版面费 | 政法论丛论文发表 | 政法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政法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