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学者称颜真卿书法中有错字被围观?圈内有人支

来源:政法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7 04:5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祭侄手稿》有错别字,千百年来无人发现吗? ...................................................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祭侄手稿》有错别字,千百年来无人发现吗? ..................................................................近日,一段女学者孙河在媒体历史栏目中的视频被书法圈网友观看,并在知乎、微博、微信视频账号等多个网络平台引发热议。

在视频中,孙鹤称颜真卿的《祭侄稿》有错别字。她说:“这个字不是写成刺,是写刾字(她读jia)。这本身就是一个错字。但他(颜真卿)不知道。在所有的官衔中唐朝,没有书史,只有古士师,对吧?”孙鹤,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艺术经纪研究中心主任。

5月15日中午,澎湃新闻推出一则新闻“女书生说颜真卿打错字,网友看了很难认同”。这段视频迅速从书法圈传开,不少网友提到孙鹤的说法“大错特错”,颜真卿也没有认错。 “刾”在古代确实与“刺”连用。

15日晚间,不少国内书法圈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孙鹤的说法虽然不是主流,但不能断定孙鹤是“错的”。

有书法圈人的例子。南京师范大学书法家梁培先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对孙鹤教授“历史问题”的个人看法》,驳斥了大多数网友对孙鹤的质疑。 .他在文章中表示:“孙河教授的‘历史问题’一直受到关注。作为一个认识孙鹤这个人的熟人,我觉得一个学术地位和道德高尚的学者遭受了媒体时代的这种攻击。伤心。我觉得有必要出来说几句。”

梁培贤在文章中写道:“我们先说问题的重点,也就是颜真卿的《祭侄手稿》中“条”字的“教史”出自“剪辑”处理此事。孙鹤说:颜真卿写错了,这是她被攻击的地方。原来的攻击者也是我一个很熟悉的朋友一个书法家,他攻击了这一点。从书法家的角度来看,任何写过韩历、北朝墓志和初中唐楷行的人都熟悉“从甲”“刺”的书写。这个时期很常见。不过,他可能不知道。孙鹤教授的主业是语文,书法是副业。难道孙鹤不知道,“从甲”的“刺”字在中国很常见。上面提到的历史?她当然知道,但她说颜真卿写的是专业习惯语言学家。也就是说,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颜真卿的文章是笔误。”

那么,孙鹤教授的说法有道理吗?

梁培贤认为:如果我们看颜真卿的书法,可以发现,《祭侄书》创作于乾元元年,即758年,写成“从甲”,历年九年。 (774) 颜真卿的《千禄书》是根据史安昌先生编的《颜真卿千禄书》在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7月版的版本。之后,历十二年(777年),颜真卿的《李玄景碑》写成“刺”,与我们今天写的一模一样。建国元年(780年),出现了两种文体相交的现象,这种往复的过程说明了什么?相信身为人物世家的颜真卿,在这里也有点“呻吟”了。 “从甲”是韩历以来固有的书写方式。但不符合《说文》的用词规定;而“刺”虽然符合“说文”,但属于当时正字法之后的新写法。 ,突然采用铭文,让观者不熟悉,不利于阅读。因此,当“李玄景碑”中“刺”字只出现一次时,颜真卿选择了一种新的“刺”写法;而当“田家庙碑”二字出现时,其中之一被用作“刺”。一仍是《从夹》的“刺”。

颜真卿的“李玄景碑”的一部分

问题是,如何今天的文献学研究?你怎么看这个“从甲”的“条”字?

梁培贤在文中举了一个例子:在安昌师编着的《颜真卿乾禄书》序言中,《乾禄书》中的正字法字和徐慎的《书文》与张申《五经》、唐宣都《新添九经字》对比,据《说》(《说文》)、《子》(《千禄字书》)、《石》( “五经字”,因其依附 刻于《开城诗经》,故简称“师”)、“净”(《辛家九经》)、“通”(异字)、“贪” (字的败坏)六大类,产生成表。在这张表中,“条”的后期写法位于第一栏,是符合“说文”的最权威的写法;而“从甲”位于最后的第六栏,是一段乱写的文字。。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制表师的分类,“其他er行为不同,写同一个词,把文中用的词、古汉语、粗俗的词都加在注释后,把当前词写在“同”栏里,即错误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改变了。 “字”不属于“低俗字”,是六种字中最不靠谱的写法。

施安昌《颜真卿乾禄书》的一部分

梁培贤指出: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故宫出版社版的《从甲》早期版本中没有,史安昌先生前言中的表名是“补表”,也就是说,当年颜真卿的《干鲁字书》可能只有一种方式。写“刺”。在严家的书法书中,严真清很清楚,这个字应该写成“刺”,而不是“从甲”。

文章来源:《政法论丛》 网址: http://www.zflczz.cn/zonghexinwen/2021/0707/707.html



上一篇:山东政法学院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下一篇:中央第八督导组深入福建省检察院调研督导第二

政法论丛投稿 | 政法论丛编辑部| 政法论丛版面费 | 政法论丛论文发表 | 政法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政法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