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法论丛版面费是多少[04/09]
- · 《政法论丛》投稿方式[04/09]
- · 《政法论丛》数据库收录[04/09]
- · 《政法论丛》期刊栏目设[04/09]
我为群众办实事|枣庄出台政法为民50个重点项目(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6、完善落实法律服务帮办代理机制。广泛组织律师为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开展法治体检、代理法律事务,实现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中小微企业有效流动
16、完善落实法律服务帮办代理机制。广泛组织律师为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开展法治体检、代理法律事务,实现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中小微企业有效流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服务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17、持续开展法律宣传、宣讲。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丰富活动形式,开展普法进企业、进村居、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利用法院官方网站、微信发布典型案例,充分发挥“以案释法”的传播作用,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二、维护社会稳定保民安17个项目
1、推动扫黑除恶斗争长效常治。总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经验,制定《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若干措施》,建立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机制。组织开展涉黑涉恶案件(线索)倒查,对发现的黑恶势力犯罪“漏网之鱼”依法立案侦查。在全市部署开展为期6个月的扫黑除恶涉案财物处置攻坚行动。
2、建立市、县、乡、村、网格贯通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工作平台。对基层社会治理事项实行“一平台管理”,着力解决当前“平台多、系统杂、数据乱”问题,为基层开展社会治理提供智能化支撑,为人民群众反映问题提供渠道。
3、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组织开展“追逃犯、反诈骗、打盗抢、防极端”行动、社会治安起底式“大清查”行动等专项行动,形成强有力的打击震慑。
4、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实行案件化办理,常态化落实对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
5、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广泛开展“送法进校园”等普法活动,持续开展社会调查、心理疏导、法庭教育、延伸帮教等工作,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6、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攻坚战。严厉打击整治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推进“断卡”行动,开展“无诈社区”创建活动。
7、开展“团圆”行动。全面查找改革开放以来失踪被拐的儿童。
8、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维护食药安全”专项活动。对保健食品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线上线下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网红代言”“直播带货”等突出问题,强化检察监督。
9、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围绕当前群众高度关注的风险高、隐患多、事故易发多发的危化品、非煤矿山、道路运输安全、特种设备、危险废物、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在全市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
10、开展“扫毒害、创平安”活动。加强农村毒品问题治理,开展“禁毒宣传进农村”主题活动。
11、组织编纂非法集资犯罪手法目录。发布经济犯罪典型案例、预警提示,提升人民群众发现和防范非法集资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12、推进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及工作指南,充实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队伍,基层法院全部配备驻院调解员,促进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有效衔接。
13、开展“一号检察建议”落实“回头看”。持续抓好“一号检察建议”落实,在全市部署开展“回头看”,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农村边远地区学校的调研督导力度,将校园欺凌等涉及校园安全案件一并纳入监督范围,努力实现“一号检察建议”落实工作全覆盖、无死角,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做实做细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今年普遍开展一次上讲台活动,组织“检察长讲授法治课优秀课程”评选。
14、推进城市窨井盖安全管理。秉持“小井盖、大民生”理念,持续跟进推动落实最高检“四号检察建议”,全力投入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保护百姓脚下安全。
15、研发“掌上调解室”。依托枣庄公安微警务,研发“掌上调解室”,矛盾纠纷双方通过预约调解告知书或通过枣庄公安微警务线上申请调解事项,民生警务平台受理后推送责任民警办理,实现当事人双方或第三方在不见面的情况下进行。
16、打造“枣庄非诉服务网店”。开发服务线上平台,整合市12348热线、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律师调解、公证、仲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职能,构建“线上+线下”非诉工作网格,完善制度机制和工作流程,力争60%的纠纷通过非诉讼方式化解。
17、实施“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拓展法律援助服务覆盖面,力争全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达到5600件以上,确保常住人口受援率稳定在万分之十五左右。
文章来源:《政法论丛》 网址: http://www.zflczz.cn/zonghexinwen/2021/070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