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法论丛版面费是多少[04/09]
- · 《政法论丛》投稿方式[04/09]
- · 《政法论丛》数据库收录[04/09]
- · 《政法论丛》期刊栏目设[04/09]
观察专栏|陈彩虹:货币是发现的,还是发明的(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发现派”认为,从历史源头来看,货币是物物交换矛盾的产物。物物交换,当且仅当卖方商品和买方需求完全一致时,如卖牛人正好遇到了买牛人,交易
“发现派”认为,从历史源头来看,货币是物物交换矛盾的产物。物物交换,当且仅当卖方商品和买方需求完全一致时,如卖牛人正好遇到了买牛人,交易才能完成。这种情形,恰恰是交易中罕见的特例,市场经济无法通过物物交换获得长足发展。就这样,实物货币水到渠成地到来,它可以和任何其他的商品交易,物物交换的矛盾彻底消解。由于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原因,特别是人类对大自然赐物发现的渐进性,这种实物货币从早期的贝壳、石头等,最后演进到了黄金。人类发现,黄金“天然”就是最佳的商品货币,结果催生了“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体系。虽然现代货币大多是主权国家发行的纸币, 但“发现派”认定,这些纸币不过是黄金或其它商品价值支持的货币符号,它们代表黄金或其他商品的价值,然而它们本身并非货币。各国央行至今仍然储备黄金,说明黄金的货币属性没有改变。始自亚里士多德,到亚当 斯密,到马克思, 再到今天坚持“金本位”理论的学者,都在这个“发现派”群体里。
“发明派”则认为,货币是从商业、贸易和借贷活动的记账开始的。换句话说,人类货币历史的起点,是“记账符号”或“记账单位”,而不是实物货币。公元前3000多年两河流域关联商贸等活动的楔形文字,可以判定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记账货币”。诚然, 贝壳、石头和黄金等,确实作为货币使用过,但它们只是“代币”, 只是由于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条件约束,“记账符号”早期没有纸可以书写或用其他方式表现,只能通过贝壳、石头和黄金来标示并运用而已。这些实物商品的“代币”, 永远只是它们自身,不是真正的货币。由此而论,尽管货币源自物物交换矛盾的说法流传甚广,却是对历史的重大误解,是一种理论武断。“发明派”最彻底的代表,是现代货币理论(MMT),其货币定义就是“一般的、具有代表性的记账单位”。它对于一切承受货币功能的载体,都予以排除,留下的只有抽象的“记账单位”。
货币的“混合派”,较为多元和复杂,主流经济学中的很多货币理论,都可划列其中。“混合派” 的典型特征,就是既承认历史上的贝壳、石头和黄金等实物货币是真正的货币,货币是“发现物”;又承认现实主权国家发行的纸币为人类的“货币创造”,货币是“发明物”。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具有代表性。他将货币分为“商品货币”和“管理货币”两种。前者是实物货币,有100%黄金等实物价值为基础发行的货币;后者则是主权国家发行,只有部分黄金等实物价值支持,或完全没有黄金等实物价值支持的纸币——“管理”二字,就表明管理者可以自由调整黄金等实物价值支持的比例。“混合派”综合了“发现”和“发明”货币的历史与现实,有着对人类货币格局的全覆盖,但“发现”和“发明”的关系未能清楚界定,当用来解释货币现象,特别是试图解决货币难题时,时常表现出无力感。
人类社会只有一部货币历史和一个货币现实,不同的货币理论学派对此有大为不同的看法,说明不同学派的思维方法不同,运用的逻辑框架不同;有时候,还说明他们据有的理论信仰不同。有的学派更相信历史的、经验的事实,有的学派则更相信抽象的、逻辑的结论, 他们不仅在解释货币现象时表现出差异,重要的是在面对货币问题需要提供理论的解决思路时,更容易产生巨大的分歧。
何种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货币现象,并能够较好地服务解决货币问题,它就应当受到肯定和推崇。在我看来,“混合派”更具有优势。只不过,它需要有“发现的” 和“发明的”货币之间内在逻辑关系上的清晰处理,能够调和两者的矛盾;同时,它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补充、丰富和完善理论内容,提升理论的解释力和实践的指导力。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1年第18期
《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半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社会、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获评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期刊数据库2020年度经济学最受欢迎期刊。
文章来源:《政法论丛》 网址: http://www.zflczz.cn/zonghexinwen/2022/0422/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