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观察专栏|公司治理是科学还是艺术?(2)

来源:政法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23 0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是“宏观微观定式”。从公司治理的不同层面来看,宏观方面需要偏重于科学,微观方面则需要多些艺术。公司治理的宏观方面, 主要是解决方向、战

三是“宏观微观定式”。从公司治理的不同层面来看,宏观方面需要偏重于科学,微观方面则需要多些艺术。公司治理的宏观方面, 主要是解决方向、战略和全局大问题的,因而原则性大于灵活性;而公司治理的微观方面,主要是解决实施、执行和局部小问题的,它们大多属于“选择性问题”——在多项选择中,选择任何一项都无绝对优势或劣势,不牵扯原则,可以高度灵活地进行选择。正是这样的治理格局,宏观和科学相配,微观与艺术同行,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安排。实践中看到的问题,宏观层面倒不是如何的突出,但在微观层面上,许多的治理者容易将“选择问题”原则化,过于用理性的标准来实施完全可以灵活安排的操作事项,结果是成本高、效率低,人的积极性还受到挫伤。例如,某公司运输一批产品,走陆路还是水路,两相比较各有优势和不足,选择其一都无关大局和对错,但有的治理者,非“理性地”精细考量和比较不可,最后只认其一选择为正确,固执其为, 看似是科学理性,实则耗费治理成本过多,走到了理性的反面。


现在我们看第二个方面,科学治理和艺术治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在第一方面的讨论中,已经潜含了科学和艺术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 一是互补,二是掣肘。在“时段结构定式”中,科学和艺术的主次定位, 并不意味一方为主时,另一方就不存在或不必要,而只是有所侧重,这个定式中的互补关系是明确的;在“变革创造定式”中,基于既存治理框架的顽固惯性,“讲激情和义气” 的艺术治理登场,是为冲破现有的禁锢,这表明公司治理的前期,一定存在理性治理对于艺术治理的掣肘,久而久之便限制了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活力,由此可知,公司演进到一定阶段,科学和艺术的相互制约关系就会出现;在“宏观微观定式”中,形式上看,两者有相对独立的意味,不同层次的治理,有不同的需求,因由需要运用不同的手段, 两者并无交集,但结合起来看,宏观和微观之间,互补的特征是鲜明而确定的。综合而言,科学治理和艺术治理,两者不是处于互补之中,就是处在掣肘之时。对此,我们一方面得到了两者关系“既互补又掣肘”的结论,另一方面也巩固了我们对公司治理中科学和艺术选择基本定式的认知。

治理是通过治理者的工作来实现的。当总结出公司治理中关于科学和艺术某些规律性认知后,我们的研究视线,自然转向关联的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选择治理者,以达到治理者和不同治理“定式”较高程度的匹配;二是治理者如何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并重塑自我,根据治理“定式”来运用不同的治理手段。

如何选择治理者,实践中的做法,通常更重于治理者的基本素质,考虑公司治理在不同时段、不同层次对不同类型治理者需要的不多, 因而存在诸多治理者和“定式”要求错配的情形,公司治理处于别扭之中,当然难言“好的治理”;对于一些优秀的治理者而言,他们会敏锐地感觉到公司治理的特殊需要,调整甚至于改变自己治理的风格,在科学和艺术治理的选择中,从公司实际出发来决定,从而赢得手段和目标之间很高的适用度。在这里,我们需要一种自觉,一种在理解了公司治理内在关系情况下,服从规律来配置治理者的自觉,和作为治理者服从规律来改变自我的自觉。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结论。(编后:这是陈彩虹教授自2016 年在本刊开设专栏以来的第一百篇文章。5年来,陈教授以企业治理为主题,从内容到形式,始终如一,不间断地提供高质量文章,为读者献上富含营养的精神食粮,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文摘类刊物转载,扩大了影响力。其间,2019年由中国发展出版社以《公司治天下和》为名对过去3年的文章结集出版。从下期开始,陈教授将以货币金融问题为主题,继续下一个专栏写作之旅,敬请期待)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1年第16期

《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半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社会、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获评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期刊数据库“2020年度经济学最受欢迎期刊”。

文章来源:《政法论丛》 网址: http://www.zflczz.cn/zonghexinwen/2022/0423/1021.html



上一篇:观察专栏|陈彩虹:货币是发现的,还是发明的
下一篇:交45万元能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法院判了

政法论丛投稿 | 政法论丛编辑部| 政法论丛版面费 | 政法论丛论文发表 | 政法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政法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